
矽谷對AI代理充滿信心。OpenAI CEO Sam Altman表示,代理將於今年“加入工作隊伍”。微軟CEO Satya Nadella預測,代理將取代某些知識工作。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表示,Salesforce的目標是通過公司各種“代理”服務成為“世界頭號數碼勞動提供者”。
但似乎沒有人能夠確切地說明AI代理究竟是什麼。
在過去幾年中,科技行業大膽宣稱AI“代理”─這一最新流行詞─將改變一切。正如像OpenAI的ChatGPT這樣的AI聊天機器人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查找信息方式一樣,像Altman和Nadella這樣的CEO宣稱代理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處理工作的方式。
這可能是真的。但這也取決於如何定義“代理”,這並不容易。就像其他與AI相關的術語(例如“多模式”,“AGI”和“AI”本身)一樣,“代理”和“代理”的術語已變得茫然到無意義的程度。
這將使OpenAI、微軟、Salesforce、亞馬遜、谷歌和其他無數正在建立基於代理的整個產品系列的公司處於尷尬境地。亞馬遜的代理不同於谷歌或其他任何供應商的代理,這導致混亂和客戶沮喪。
Google的產品高級主管、前GitHub Copilot領導人Ryan Salva表示,他開始“討厭”“代理”這個詞。
“我認為我們的行業過度使用‘代理’這個術語,幾乎到了無意義的地步,”Salva在接受TechCrunch的訪問時告訴記者。 “[這是]我討厭的其中之一。”
代理定義困境並不是新問題。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前TechCrunch記者Ron Miller問道:什麼是AI代理?他指出的問題是幾乎每家正在建立代理的公司都是從不同角度來處理這項技術。
這個問題最近變得更加嚴重。
本週,OpenAI發表了一篇博客文章,將代理定義為“可以獨立代表用戶完成任務的自動系統”。然而,在同一周,公司發布了開發人員文檔,將代理定義為“配備說明和工具的LLM”。
OpenAI的API產品營銷總監Leher Pathak後來在X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她理解“助手”和“代理”這兩個術語是可以互換使用的,進一步混淆了問題。
與此同時,微軟的博客試圖區分代理和AI助手。微軟稱代理為“AI驅動世界的新應用程序”,可以定制具有特定專業知識,而助手僅幫忙處理一般任務,如起草電子郵件。
AI實驗室Anthropic則更直接地解決了代理定義的大雜燴。在一篇博客文章中,Anthropic稱代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定義”,包括“在延長時期內獨立運作的完全自主系統”和“遵循預定工作流的明確實施”。
Salesforce對AI“代理”的定義可能是最廣泛的。根據這家軟件巨頭的說法,代理是“一種可以理解並回應客戶查詢而無需人類干預”的系統。公司的網站列出了六種不同類別,從“簡單反射代理”到“基於效用的代理”。
那麼為什麼如此混亂?
嗯,代理像AI一樣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並且不斷演變。OpenAI、谷歌和Perplexity剛剛開始運送他們認為是他們的第一款代理產品──OpenAI的Operator、谷歌的Project Mariner和Perplexity的購物代理─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
IDC全球研究副總裁Rich Villars指出,科技公司“長期以來”都不會嚴格遵循技術定義。
他告訴TechCrunch:“他們更關心的是他們試圖在技術層面上實現什麼,特別是在快速發展的市場中。”
但DeepLearning.ai AI學習平台創始人Andrew Ng表示,營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問題所在。
他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表示:“AI‘代理’和‘代理’工作流的概念曾經有技術含義,但大約一年前,營銷人員和幾家大公司掌握了這些概念。”
德勤AI負責人Jim Rowan表示,對代理沒有統一的定義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一方面,這種模糊性使得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制代理。另一方面,這可能─而且可以說已經─導致“期望不一致”,以及衡量代理項目的價值和投資回報(ROI)時出現困難。
“在組織內部沒有標準化的定義,要比較績效並確保一致的結果難度就會增加,”Rowan表示。 “這可能導致對AI代理應該實現的目標和結果產生不同的解讀,可能會使項目目標和結果變得複雜。儘管靈活性可以推動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但更加標準化的理解將有助於企業更好地適應AI代理領域並最大程度地提高他們的投資。”
不幸的是,如果“AI”這一術語的解體是任何跡象,似乎行業很可能不會很快─如果有的話─圍繞“代理”的一個定義達成共識。